湖北黄冈:新黄梅大教育绘就教育挑花蓝图点缀教育新画卷

2025-09-18
来源:环球与瞭望

——湖北黄梅县荣获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”系列报道之二—财政优先强教育

环球与瞭望(黎军 黄教宣 博雅)“科教兴县,财政再难,让教育先行!财政资金单列计划支出时,教育局务必是绿色通道!”上任不久的黄梅县县长刘婷,在县直机关财政座谈会上的铿锵话语,彰显出县委、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。

为切实保障教育发展,湖北省黄梅县在黄冈市率先行动,积极落实退休教师工资待遇,同步提升幼教职工工资水平,以“真金白银”的投入为教育工作者筑牢保障。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加持下,全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,增长幅度达30.5%。董治军原是1984年高中毕业后,被大河镇文教组统一招聘为大河镇徐墩村小学民办教育代课老师,每月只有9.80元的工资。2000年后自己被破格录用为岳飞小学公办教师,这一身份华丽转身直至2023年正式退休,三年来每月按时领到退休金(养命钱),自己不再为养命钱而发愁时,热泪盈眶幸福感满满的,象这样的事类举不胜举…黄梅县率先在黄冈市优先落实到位离退休教师工资待遇,同时也是湖北省无因教师工资待遇问题而上访为零的县市……从待遇保障到质量提升,黄梅县委、县政府以实际行动精心擘画,正编织一幅前无古人、彰显“大黄梅、大教育”格局的新时代“黄梅挑花”,让教育成为县域发展的坚实根基与亮丽名片。始终将教育作为“国之大者、黄梅名片”,以系统思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。2025年8月,该县发布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若干措施》,围绕立德树人、资源配置、师资建设等八大方面推出24项“硬核举措”,被称为教育发展的“黄金八条” 。

在资源配置上,黄梅县构建县城城南和小池“高初小幼”教育矩阵,2025年秋季建成汤用彤学校、小池滨江新区第一小学等多所学校,新增学位3500个,彻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入学难题 。同时,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,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,实现“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优质初中、1所优质小学、1所公办幼儿园”的目标 。

一、师资活水赋能:构建“引育用留”全链条机制

师资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关键。黄梅县实施“人才强教”战略,三年内计划招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70人以上,其中体艺、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占比超50% 。通过开辟“双一流”高校毕业生绿色通道、设立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(省级5万元/个、市级3万元/个),打造市级以上名校长、名师、名班主任各10名以上 。

教联体改革成为师资流动的“加速器”。以黄梅七小教联体为例,通过教师跨校轮岗、同步课堂、集体备课等机制,2023年秋季交流教师45人,核心校骨干教师下沉比例达35%,带动成员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。杉木乡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从8人增至35人,创近五年新高 。家长感慨:“现在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跟着城里名师学知识。”

二、特色教育破题: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

黄梅县将本土文化基因融入教育血脉,构建“一校一品”特色体系。蔡山镇中心小学将国家级非遗“黄梅挑花”纳入校本课程,学生作品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斩获一等奖,校园内从班训到厕所提示语均由师生手工挑绣,让传统文化浸润日常 。岳飞小学将岳家拳与武术操结合,学生在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屡获金牌,其创编的《满江红》少儿武术操成为校园“爆款” 。

劳动教育成为黄梅教育的另一张名片。作为“全国劳动教育示范区”,黄梅县建成20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,推广“种植+烹饪+文创”实践模式。独山中学学生种植的“校园菜园”蔬菜直供食堂,小池滨江高中学生设计的黄梅戏主题文创产品热销文旅市场,真正实现“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” 。

三、质量跃升印证:从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的跨越

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在数据中清晰呈现:2025年黄梅一中一本上线率达83.25%,本科过线率99.3%,连续24年领跑黄冈市高考质量;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、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超98%,近视率、肥胖率实现“双下降” 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通过“绿色分数”评价体系改革,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,黄梅五小十里益海校区学生从277人增至487人,家长点赞:“孩子眼里有光,比分数更珍贵。”

四、未来图景展望:打造全国县域教育标杆

“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。”黄梅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以“十五五”规划为契机,持续深化教联体改革,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,力争到2027年实现教育综合实力“全市领跑、全省领先、全国有影响” 。随着投资4500万元的县特校搬迁工程、与武汉大学联合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等项目落地,黄梅教育正从“基本均衡”迈向“优质均衡”的更高境界。

从大别山麓到长江之滨,黄梅县以“真金白银”的投入、“破立并举”的创新,绘就了一幅城乡教育同频共振、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壮美画卷。这座“武术之乡”“黄梅戏之乡”,正以教育之名,书写着新时代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