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与瞭望湖北讯(邓光耀 通讯员 吴先庚)金秋鄂城,层林尽染。10月29日至31日,第七届楚商大会暨楚商鄂州行活动举办期间,一场聚焦“武昌鱼”文化IP活化与短剧产业发展的深度洽谈在鄂城圆满举行。深圳龙岗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刘琼、亚非创新合作中心武汉办事处主任吴先庚、深圳怡亚通供应链合伙人刘子清组成的深圳嘉宾团,与鄂城区委主要领导围绕“武昌鱼跳龙门”系列短剧创作、“武昌鱼短剧基地”落地及首届国际《金雀奖》短剧节筹备展开务实对接,以楚商大会为纽带,奏响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新乐章。
作为全球楚商的年度盛会,本届楚商大会以“楚商赋能·智汇湖北”为主题,吸引超千名海内外楚商返乡寻机、投资兴业。此次来访的深圳嘉宾团,皆是文化与商贸领域的跨界先锋:深耕影视行业二十载的刘琼,曾打造《麒麟舞》等爆款作品,深谙短剧“轻量化传播”与文化赋能之道;长期搭建国际文化桥梁的吴先庚,擅长以文化为媒链接全球资源;坐拥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刘子清,在文化IP商业化落地领域经验颇丰。三人此行既是响应楚商“反哺家乡”的号召,更源于对鄂城“武昌鱼故乡”文化底蕴与发展潜力的坚定看好。
“鄂城是‘武昌鱼’的发源地,长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。”鄂城区委领导对嘉宾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“当前我们正以‘武昌鱼’国家级地理标志为核心,推动‘文化+旅游+产业’深度融合。短剧作为当下最具传播力的文化载体,正是激活这一千年IP的关键抓手。”他期待通过政企携手,让“武昌鱼”从餐桌走向屏幕,从地域符号升级为全国性文化现象。
围绕核心议题,双方碰撞出诸多创新构想。刘琼提出“武昌鱼短剧基地”“四位一体”定位,打造集剧本创作、拍摄制景、人才培训、产业配套于一体的华中短剧孵化中心,首期将推出“武昌鱼跳龙门”系列非遗文旅短剧,以1-3分钟微短剧形式串联三国典故、非遗技艺等内容,通过多平台传播构建“看短剧、学历史、游鄂城”消费链路。吴先庚则为短剧节注入国际视野,建议设置多单元赛事,邀请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团队参赛,创作“武昌鱼与世界”主题作品,推动文化输出。刘子清则依托供应链优势,提出将文创产品、预制菜等衍生品快速推向市场,实现“内容引流—流量转化—产业增值”闭环。
鄂城区委领导对方案给予高度肯定,明确将成立专项工作组,在场地选址(拟选三山村武昌鱼养殖基地、吴都乔街等)、5亿元短剧创作基金支持、开放文化场馆与非遗工坊等方面全程保障。会谈尾声,双方达成五项共识:11月中旬前成立联合筹备组;鄂城区支持10部系列短剧创作;12月底前完成全球剧本征集并启动采风;搭建“武昌鱼文化素材库”;2026年3月举办短剧节倒计时启动仪式。
此次会晤是楚商反哺家乡的生动实践,更是鄂城以文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子。未来,“武昌鱼短剧基地”有望成为华中短剧创作“梦工厂”,首届国际《金雀奖》短剧节或将树立文化IP与产业融合新标杆。金秋的鄂城,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文化产业新机遇,让千年“武昌鱼”IP在短剧赛道上焕发时代光彩,助力鄂城魅力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
责任编辑:姜成富